深亚电子,中高端pcb设计、pcb制板、元器件选型、SMT贴装一站式服务
您的位置:
过孔电流对照表
- 发布时间:2025-04-28 13:51:08
- 浏览量:592
分享:
过孔的电流承载能力是PCB设计中的重要参数,但其计算涉及多个因素,无法简单通过固定表格确定。以下是关键要点和估算参考:
一、影响过孔电流的主要因素
-
孔径尺寸:直径越大,载流能力越强
-
镀铜厚度:通常1oz(35μm)或更厚
-
温升限制:允许的温度升高(常见10-20℃)
-
环境因素:散热条件、周围铜面积
-
数量分布:并联过孔可提升总载流能力
二、估算参考表(基于1oz铜厚,温升10℃)
过孔直径 (mm) | 安全载流量 (A) |
---|---|
0.2 | 0.5-0.7 |
0.3 | 0.8-1.2 |
0.4 | 1.2-1.5 |
0.5 | 1.5-2.0 |
注:此表为经验估值,需根据具体设计调整
三、设计建议
-
电流计算:
-
参考IPC-2152标准公式:
�=�⋅Δ�0.44⋅(�)0.725I=k⋅ΔT0.44⋅(A)0.725其中:
-
�k:材料系数(外层≈0.048,内层≈0.024)
-
Δ�ΔT:温升(℃)
-
�A:导电截面积(mil²)
-
-
-
增强载流能力方法:
-
增加镀铜厚度(如2oz)
-
使用多个过孔并联
-
加大焊盘尺寸
-
填充导电环氧树脂
-
-
高频/大电流设计注意:
-
避免锐角走线
-
使用泪滴焊盘
-
增加散热过孔
-
进行热仿真验证
-
四、实用工具推荐
-
在线计算器:
-
Saturn PCB Toolkit
-
EEWeb Via Current Calculator
-
-
设计标准:
-
IPC-2221(通用标准)
-
IPC-2152(更新版载流能力标准)
-
建议在实际设计中:
-
关键电流路径预留30%以上余量
-
大电流路径使用多个过孔并联
-
功率部分单独进行热仿真
-
高频信号注意过孔阻抗匹配
需要精确计算时,建议使用专业PCB设计软件(如Altium、Cadence)的仿真工具或咨询专业SI/PI工程师。
THE END
免责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意为分享交流传递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和您对接处理。
